验厂认证资讯和常见问题

越南创思维验厂网

助您一次性通过验厂认证

什么是SCAN验厂?在整改过程中如何与审核机构保持沟通?

新闻资讯 70
        SCAN验厂简介
        SCAN验厂全称为Security Assessment of Network,是一套聚焦供应链安全的标准化评估体系,由国际专业安全机构主导设计,旨在通过统一的审核标准,评估供应链各环节(如生产工厂、仓储设施、物流节点等)的安全管理水平。其核心目标是防范恐怖主义、走私、盗窃、未经授权入侵等安全风险,确保商品从生产到交付的全链条安全,广泛应用于零售、制造、物流等行业,是跨国企业筛选供应商和维持合作的重要依据。  
        在整改过程中与审核机构保持沟通措施  
        企业在SCAN验厂中发现不符合项后,与审核机构的有效沟通是确保整改方向正确、进度可控的关键。沟通需贯穿整改全流程,从问题确认到效果验证,既要体现企业的整改诚意,也要确保信息传递准确,避免因误解导致整改偏离标准。  
        一、整改启动阶段:明确问题边界,避免理解偏差  
        验厂结束后,审核机构会出具正式的不符合项报告,但报告中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概括性,若企业对问题理解模糊,易导致整改方向错误。因此,整改启动前需第一时间与审核机构沟通,明确问题细节。  
        沟通重点包括:  
        - 澄清不符合项的具体场景:例如,报告中提到“人员出入管理存在漏洞”,需进一步询问是针对员工、访客还是外来施工人员?具体哪个环节存在漏洞(如未核查身份、未登记信息、陪同制度未执行)?  
        - 确认标准要求的具体尺度:例如,针对“监控设备存储时间不足”,需明确SCAN标准要求的最低存储时长是多久?是否包含特殊区域(如仓库、卸货区)的额外要求?  
        - 核实证据依据:若对某一不符合项存在疑问,可礼貌请求审核机构提供相关证据(如现场照片、访谈记录摘要),以便更精准地定位问题。  
        沟通方式可选择书面邮件(便于留存记录)或视频会议(适合复杂问题的实时交流),并在沟通后及时发送书面确认函,将达成的共识固化,避免后续争议。  
        二、整改计划制定阶段:同步方案细节,获取专业建议  
        企业制定整改计划后,不宜直接执行,而应主动与审核机构沟通方案的可行性。审核机构作为熟悉SCAN标准的专业方,能提供针对性建议,避免企业因“闭门造车”导致计划不符合要求。  
        沟通内容应包括:  
        - 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:例如,针对“仓库区域无紧急报警装置”,说明计划安装的装置类型(如手动报警按钮、红外感应报警)、安装位置、联动机制(如与安保室系统连接)等,询问是否符合标准;  
        - 资源投入的合理性:若整改涉及较大成本(如更换全厂区的门禁系统),可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原因(如旧系统无法兼容新的身份核验功能),并确认是否存在更经济且达标的替代方案;  
        - 时间节点的可行性: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,提出分阶段整改的时间安排(如紧急问题立即整改,复杂问题分步骤推进),与审核机构协商是否符合期限要求。  
        例如,某企业计划通过“增加保安巡逻频次”解决“夜间厂区安全管控不足”的问题,审核机构可能建议:仅靠巡逻难以覆盖全部区域,需结合增设夜间监控或红外报警装置,企业可据此调整方案,避免措施单一导致整改不彻底。
          
        三、整改执行阶段:定期同步进展,及时反馈难点  
        整改过程中,企业需与审核机构保持动态沟通,定期汇报进展,尤其是遇到阻碍时,及时寻求指导,避免因问题搁置导致进度滞后。  
        沟通频率可根据整改周期确定:短期整改(如一周内可完成)可在中期反馈一次;长期整改(如数月内完成)可每月汇报一次,内容包括:  
        - 已完成的整改事项:附带相关证明材料(如设备安装验收单、员工培训签到表、新制度文件),说明措施如何解决对应问题;  
        - 正在推进的工作:说明当前进度、遇到的难点(如设备采购延迟、跨部门协调受阻),以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;  
        - 需要协调的事项:若整改涉及外部资源(如消防部门验收、第三方设备检测),可请求审核机构提供流程指导或推荐合规的合作方。  
        例如,某企业在整改“员工背景调查流程”时,发现部分老员工的背景资料缺失,难以追溯,及时与审核机构沟通后,对方建议:可针对老员工补充签署无犯罪记录声明,并结合近期表现评估,同时完善新员工入职时的背景调查流程,企业据此调整方案,既符合标准又兼顾实际操作性。  
        四、整改完成阶段:提交验证材料,配合效果复核  
        整改结束后,企业需向审核机构提交完整的验证材料,申请效果复核,沟通的核心是证明措施已有效解决问题,且形成长效机制。  
        提交的材料应包括:  
        - 整改后的现场证据:如更新后的监控设备覆盖图、重新规划的货物核查流程示意图、员工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单等;  
        - 制度性文件:如修订后的《出入管理规定》《货物收发流程》《安全设施维护计划》等,证明整改措施已转化为常态化管理要求;  
        - 效果自评报告:说明整改前后的对比(如整改前每月发生两起未经授权进入事件,整改后未再发生),以及后续的风险防控措施(如定期开展安全演练)。  
        审核机构可能通过现场复查、远程验证(如调取监控录像、抽查单据)等方式复核效果,企业需积极配合,提供必要的协助(如安排人员陪同检查、开放系统权限供查阅)。若复核中发现仍有不足,需坦诚接受反馈,根据建议进一步优化,避免因抵触情绪影响最终结果。  
        五、建立长期沟通机制,强化安全管理共识  
        即使通过整改验证,企业仍需与审核机构保持适当沟通,例如:  
        - 定期分享企业安全管理的新举措(如引入智能安防系统、参与行业安全培训),展现持续改进的态度;  
        - 主动咨询SCAN标准的更新动态(如新增的评估维度、调整的审核重点),提前调整内部管理体系;  
        - 遇到突发安全事件(如厂区失窃、系统被入侵)时,及时通报情况及处理措施,获取专业的风险应对建议。  
        这种长期沟通不仅能帮助企业维持符合SCAN标准的安全水平,还能建立与审核机构的信任关系,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。  
        总之,与审核机构的沟通是SCAN验厂整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其核心原则是“主动、坦诚、精准”。从问题确认到效果验证,通过清晰的信息传递、专业的方案协商、动态的进度反馈,企业既能确保整改措施符合标准要求,也能借助审核机构的专业经验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。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什么是ESG评级?提升ESG评级重点有哪些?如何制定ESG评级策略?

    34

    ESG评级简介ESG评级,简而言之,是对企业在环境保护、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大维度上表现的综合评价。这一评价体系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指标,将企业的非财务绩效纳入考量,旨在反映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和对社会、环境的正面贡献。ESG评级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,更直接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什么是ISCC认证?ISCC认证如何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性?

    19

    ISCC认证简介ISCC认证(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& Carbon Certification)是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体系之一,旨在通过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和严格的环保标准,推动生物质、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。这一认证体系覆盖了从原料采购、生产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什么是食品无麸质认证?如何确保原料供应商的合规性?

    15

    食品无麸质认证简介食品无麸质认证,是在健康饮食浪潮下应运而生的一项专业认证。它围绕食品中麸质的控制,构建了一套完整且严格的标准与审核流程。食品无麸质认证要求企业在原料选择上,对每一种进入生产线的原料进行严格审查,必须确保其不含有麸质,并且要对原料...

    查看全文
展开更多